使用者故事對照工作坊 (User Story Mapping Workshop)

User Story Mapping Workshop

User Story Mapping Workshop

發掘完整的故事,建造正確的產品

最新梯次:2018年12月15日(週六) / 09:30-16:30

運用使用者故事對照(User Story Mapping)開啟對話,可以在聚焦追求最有價值產品的同時,保持關注全局,不會迷失在逐漸增長的需求裡,做出真正讓使用者感受改變的產品。 課程將透過講解、說明誤區與動手練習,了解如何建構整體圖像與應用在開發中。

課程內容包含:

  • 產品開發的目標
  • 使用者故事對照(User Story Mapping)的六步法
  • 深入了解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、生命週期與陷阱
  • 動手練習
  • 應用與案例分享

課程內容:

 

故事對照讓我們聚焦在使用者及其經驗上,

促成更好的對話,

最後建造出更棒的產品。

 

—  Jeff Patton

 

 

使用者故事對照(User Story Mapping)是一個有效創造團隊對產品有共同理解的方法。

先藉由故事開啟對話,建立成員對產品與目標的一致性,瞭解使用者與產品的關係,拋出所知、互補不足。再一起針對目標使用者,有意識用選擇更少的內容,來獲取更大的價值。在過程中,透過驗證假設來學習,最後讓產品能夠準時交付。

 

有了故事地圖(User Story Map),讓產品開發在聚焦追求最有價值產品的同時,還能時時關注全局,逐次逐步成長、適應環境變化,針對目標成果作出有效決策,讓開發準時交付,不會迷失在逐漸增長的需求裡。

 

本次課程以Jeff Patton的《User Story Mapping》為骨幹,加上講師Erica應用的經驗、做法與案例,在課程中透過講解與分組練習,帶大家一起進行對話,建構整體圖像,並理解如何在開發上規劃與應用。

 

一起來為你的產品說個好故事吧。

 

補充說明:

如上所述,本課程參考資料為Jeff Patton的著作《User Story Mapping》。

原文書內容中有User Story "Mapping"與User Story "Map"兩種說法,Mapping代表「進行的過程、整體的使用方式」,而Map是「產生的結果」。在正體中文版譯本《使用者故事對照》中,將Mapping翻為對照,Map翻為地圖,在簡體中文版譯本《用戶故事地圖》中,不論動作與結果則通稱地圖。

本課程網頁敘述採正體中文版之譯法,實際上課會直接使用英文原名來稱呼。

 

課程大綱:

  • 產品開發的目標
  • 使用者故事對照(User Story Mapping)的六步法
    • 構思問題
    • 描繪及對照整體圖像
    • 探索
    • 分割出釋出策略 (Rlease)
    • 分割出學習策略 (Learning)
    • 分割出開發策略 (Development)
  • 深入了解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、生命週期與陷阱
  • 動手練習:逐步聚焦打造最有價值產品
  • 應用與案例分享

 

課程特色:

  • 理論與實務兼具:除了介紹理論與脈絡外,搭配對應的練習活動並介紹案例與實際經驗。
  • 小班式參與學習體驗:小班制上課方式讓學習更加投入,雙向互動。
  • 分組動手實際操作:與來自不同公司與背景的學員多元交流,實際操作讓體解更加深刻。
  • 每月定期舉辦實體聚會,課前課後保持聯絡:學習往往在課後才真正開始,實踐上遇到問題了,隨時可以參加實體活動找到我們,互相交流。

這門課適合誰來參加?

 

在上完這門課之後,你會發現,這堂課教授的內容不只是使用者故事對照這個方法本身。處於以下任何一種情況,都可以有些幫助:

  • 產品經理:在負責一項或多項產品的開發,看不清楚產品全貌與優先關係、拿不定主意該怎麼挑MVP?不知道驗證學習策略如何制訂?釋出計畫(Release Plan)的安排?
  • UX Designer:想要做好研究與設計卻沒有足夠的時間、想要將對使用者的觀察融入產品設計之間。
  • Developer:被模糊不清與朝令夕改的客戶需求搞到常常加班、跨團隊之間的溝通協調不順利。

 

即使你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情況,只要你在產品開發中擔任成員之一,都會可以透過這個方法有更好的溝通與對話,和團隊一起釐清目標、逐步打造最有價值產品。

 

 

實況照片:

UserStoryMapping-3 UserStoryMapping-4

 

 

(本次上課方式將採理論講解、討論、小班上課分組動手練習)

專業師資:劉珮茹 (Erica Liu)

erica
  • 泰迪軟體教練,從事敏捷開發培訓與諮詢服務。
  •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班畢業,從2009年開始加入敏捷團隊參與開發,具有多年敏捷與精實軟體開發專案實務經驗,專長於敏捷開發與精實方法、敏捷產品開發、敏捷遊戲教學法、團隊引導。
  • 2012年開始和同事Teddy Chen創辦「C.C. Agile每月聚會」,定期舉辦小型活動提供業界人士交流軟體開發經驗與技術新知。
  • 2012年取得Certified ScrumMaster。2014年取得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Lean Kanban Shanghai。2015年取得Certified Scrum Product Owner。
  • 部落格:愛瑞卡漫遊敏捷

 

常見問題:

 

Q1、不懂敏捷方法(Agile)或Scrum的人能上這門課嗎?

 

可以。

這門課主要是在介紹使用者故事對照(User Story Mapping)這個方法,將聚焦在產品的討論,會直接將敏捷精神融入在課程設計中,所以即使不懂也能夠參加課程,但會視現場情況對專有名詞或角色進行補充與說明。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了解Scrum內涵,後續可再參加Scrum敏捷方法實作班

而對已經是敏捷團隊的成員來說,課程會對理解產品整體現況與增進團隊共同理解更有幫助。

 

 

Q2、那已經上過「Scrum敏捷方法實作班」的人需要再上這堂課嗎?

 

如果想對產品開發、規劃釋出計畫(Release Plan)、建立團隊對產品共識與對話等有更深了解建議參加,這門課程既可以是Scrum課程的延伸內容,也是一個獨立的主題。

因為課程目標與時間安排的關係,我們在Scrum敏捷方法實作班著重在敏捷精神的介紹、Scrum整體的框架、實務做法、Scrum中角色的責任,在產品部分著墨較少。

 

 

Q3、這門課可以教我怎麼寫出更好的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讓團隊自動看懂嗎?

 

在我的經驗中,「不會寫使用者故事」通常不是真的不會寫,而是在於不了解產品的全貌、相依關係,以及背後的目標跟精神,所以寫不出來。

敏捷開發的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取名來自於「應該像故事般被談論、增進共同理解」,而不是在於用什麼格式、寫下什麼資訊。如果只是期待用「寫出更好的使用者故事」取代對話,那麼只是傳統規格書的翻譯而已。在缺乏對話的情形底下,很常發現原先的索引卡不夠寫了,改為A4正反面寫滿,最後乾脆附上各種精美的UI畫面與流程圖,直接回歸用厚厚的文件「溝通」。

所以這門課會從高階的角度俯瞰,談如何從理解產品整體圖像開始,接著才談如何運用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,並介紹使用者故事的生命週期與注意要點。

課程主旨還是擺在拉高層次來看如何和團隊相關人(Stakeholder、PO、UX Designer、Devloper、SME、End User、甚至跨團隊合作等等)一起增進對使用者、產品的理解,拋出所知,互補缺口,一起進行對話,打造滿足真正能改變使用者行為的產品。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:

 

· User Story Mapping - JEFF PATTON & ASSOCIATE

作者Jeff Patton提供的參考資料,包含他歷年來關於User Story Mapping的文章。

 

· Story Mapping, Visual Way of Building Product Backlog

ThoughtWorks分享的經驗。

 

· Useful resources for user story mapping - StoriesOnBoard Blog

StoriesOnBoard是支援使用者故事地圖的線上工具之一,他們的部落格列出了不少相關文章與資源可以參考。

 

· 使用者故事對照:User Story Mapping

 

原文版:User Story Mapping

正體中文版:使用者故事對照:User Story Mapping

簡體中文版:用户故事地图

 

本次課程的主要骨幹來自於Jeff Patton撰寫的這本《使用者故事對照》,整本書相當值得推薦。Jeff在書中展現出人如其書,書如其人的強烈個人風格。他自己就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專家(a.k.a. 廢話很多)。除了介紹User Story Mapping的做法之外,同時也融入很多實際案例、敏捷開發背後的精神與現況的反思。

在我第一次閱讀此書英文版的時候,因為急著找「乾貨」想直接學做法,被各種故事、情境與前後不一的用詞給弄昏頭,想著他為什麼不直接給個簡單的答案就好。後來靜下來細細思考書中的故事跟內容後,才發現其中編排的深意。為什麼不能直接給答案?為什麼要「很多廢話」?為什麼看似說了很多看完還是一頭霧水?因為這些都是組成這本書的脈絡學到故事背後的脈絡才能增進理解,學會到底怎麼應用「使用者故事對照」,而不只是照抄招式。就如同拿到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y)只想照做功能,不想溝通、不想對話,這樣是行不通的。

所以如果不知道怎麼跟本書作者對話,歡迎參加課程XD,我會分享我的經驗、看法與實際應用方式,一起來對話增進理解。

 

 

學員心得:

"透過課堂上設計過的實務操作與活動練習,藉此更為了解User Story Mapping的理論與實務; 並且在課堂中的討論與交流,釐清了我在閱讀User Story Mapping上的一些疑惑。"  - Kurt Hsu

 

"對User Story Mapping的理論和實務操作有深入的理解,很想趕快把這些東西分享給公司的夥伴,一起來規劃屬於我們產品的使用者故事。"- Nick Hung

 

"覺得用User Story Mapping這方式比較可以有共同的共識,之後要做什麼。對設計師/開發來說,可以知道之後的規劃發展,以預留實作空間。" - UX Designer

課程資訊

第七梯次:2018年12月15日(六)

時間:09:30~16:30,共六小時
地點:台北市 (近台北火車站)
人數上限16人

費用

原價:$11,000元
早鳥優惠:$9,900 元(每人),2018/11/30前報名可享優惠。
雙人同行價:$8,500 元(每人)

費用已包含:發票、教材講義、咖啡茶水、午餐、上課所需文具。

 

已結業梯次

 

  • 2016年09月25日(日)(五小時),第一梯次實況照片
  • 2016年11月05日(六)(五小時)
  • 2017年02月12日(日)(六小時)
  • 2017年04月15日(六)(六小時),第四梯次實況照片
  • 2017年07月09日(日)(六小時)
  • 2017年10月21日(六)

注意事項

  • 報名方式:先填寫線上報名表,確認開課後將收到匯款通知,再行繳費即完成報名。
  • 主辦單位將於開課日三天前以e-mail寄發上課通知,若未收到通知者請來電確認。
  • 已完成繳費學員若因故無法上課,在開班日前一日申請退費者,退還已繳學費全額。開班日當天到課程進行1/3申請退費者,退還已繳學費四成。課程進行超過1/3之後無法上課將不予退費。 未達開班人數則延期或全額退費。
  • 開課單位保留是否接受報名之權力。如遇天災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原訂日期無法開課,開課單位保留修訂日期權利。